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的一纸裁决,再次将阿尔及利亚拳击手伊曼·哈利夫推上风口浪尖,也让体育界关于性别争议的持久战进入新阶段。
9月1日,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驳回了阿尔及利亚拳击手伊曼·哈利夫的上诉请求,维持世界拳击组织的决定——禁止她在不进行基因测试的情况下参加赛事。
这场源于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争议不仅没有随时间消退,反而因体育组织推出更严格的性别检测政策而再度升温。
伊曼·哈利夫于今年8月5日向国际体育仲裁法庭提出上诉,挑战世界拳击组织的要求。她希望推翻该组织“禁止未进行基因测试的运动员参赛”的决定。
世界拳击组织明确表示,哈利夫被禁止参加在埃因霍温进行的拳击杯,同时也不能参加该组织任何赛事,直到通过基因性别测试。
CAS的裁决意味着哈利夫将无法参加9月4日至14日进行的世界拳击锦标赛。不过,CAS同时表示,双方将交换书面意见,并将安排进行听证会,案件尚未完全终结。
哈利夫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拳击女子66公斤级决赛中击败中国选手杨柳,夺得金牌。但这场胜利并未带来荣耀,反而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关于性别与竞技公平的激烈辩论。
包括特朗普、马斯克、JK-罗琳等在内的众多名人都对哈利夫的性别问题进行了公开抨击。这场争议甚至超越了体育范畴,成为社会文化战争的一个焦点。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巴赫曾在巴黎奥运会期间为哈利夫和另一位性别争议拳手林郁婷辩护,声称“她们毫无疑问都是女性”,并谴责了那些针对哈利夫的仇恨言论。
争议的核心在于哈利夫的生物学性别。2023年,国际拳击联合会(IBA)就曾因哈利夫和林郁婷未能通过性别检测而禁止她们参加世锦赛。
据报道,两家独立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均显示,哈利夫的染色体为XY型——这在传统体育性别认定中通常会导致取消参加女子比赛的资格。
法国一家杂志甚至在2024年11月发布了一份泄露的医疗报告,称哈利夫为“生殖发育畸形的男性”。
不过国际奥委会随后否认了该报告的真实性,称其为“来源无法确认的未经核实的文件”。
国际拳联与国际奥委会在这场争议中立场鲜明对立。国际拳联主席乌马尔·克里姆列夫直言不讳地指出,哈利夫“不该出现在领奖台”。
国际拳联已正式要求国际奥委会收回哈利夫的金牌。克里姆列夫强调:“这是对体育公平的践踏,我们要求奥委会立即收回金牌,给其他选手一个交代。”
然而国际奥委会发言人马克·亚当斯则称相关检测“不具备参考价值”,拒绝承认哈利夫资格存在问题。这种分歧导致两个组织关系彻底破裂。
面对持续不断的争议,世界拳击组织于2025年5月宣布了强制性别检测规定。该组织要求所有18岁以上希望参加其主办或认证赛事的运动员都必须接受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检测,“以确定其出生性别和参赛资格”。
世界拳击组织在公告中多次点名伊曼·哈利夫,后来被迫为此道歉。该组织会长鲍里斯·范德尔博斯特向阿尔及利亚拳击协会发送了道歉信,表示:“我向大家表示正式和真诚的歉意,承认她的隐私应该受到保护。”
新规意味着世界拳击将成为继世界田联之后,第二个引入严格性别确认程序的奥运项目组织。
面对质疑,哈利夫并没有沉默。2024年11月,她就开始对法国泄露的医疗文件声称她拥有男性XY染色体的报道采取法律行动。
国际奥委会发言人表示:“我们了解到,伊曼·哈利夫已对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评论她处境的个人采取了法律行动,并正在准备针对最新报道提起诉讼。”
国际奥委会对哈利夫赢得金牌后受到的辱骂表示“难过”。该组织强调:“所有参加巴黎2024年拳击比赛的运动员都遵守了比赛的资格和参赛规定。”
哈利夫的案例引发了关于体育竞技中性别界定的更深层讨论。世界拳击组织在声明中表示:“必须保障所有参赛者的安全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传统上,体育组织基于生物学特征将运动员分为男女类别,旨在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尤其是考虑到男性在青春期后通常具有体力优势。
然而,性别认同和生物学之间的复杂关系挑战了这一传统框架。世界拳击组织表示:“本机构尊重所有人的尊严,并将保障所有运动员的参赛安全与公平竞争作为首要任务。”
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的裁决只是这场争议的一个中间章节。世界拳击组织已经宣布,所有18岁以上选手必须接受PCR基因检测“以确定其出生性别和参赛资格”。
体育机构正在努力平衡包容性与竞争公平性。世界田联已禁止经历过男性青春期的跨性别运动员参加女子项目,并加强了对“性发育差异”运动员的规定。
基因检测可能成为更多体育项目的标配,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不歧视任何群体的前提下,维护体育竞技的公平本质。夏季图文激励计划